详细信息

智慧城市 | 物联网与区块链结合打造智慧城市,那么智能工业还会远吗

发布时间:2019-03-28 09:16

随着全球许多城市正在寻求优化其流程和改善生活条件,智慧城市概念正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基本上来说,智慧城市是一座高度连结所有日常生活事物的城市,例如:交通控制,公共交通,废物管理和街道照明,都是透过数百个智慧传感器连接和监控来收集和传输数据。城市规划者和企业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做出更明智的城市规划决策。



对于智慧城市交易来说,分布式分类账技术或区块链技术就相当重要。由于许多新机器和设备突然变得智慧化,因此创建、传输、追踪和储存数据会变得更多。基本上,当智慧城市中有如此多的物联网机器相互通讯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数据冲突,这可能会阻止优先级处理数据(如火灾警报)的能力。同样,物联网机器之间的微交易和支付也因为增加,这如何达到快速和安全处理就变得很重要。


物联网机器之间的通讯是通过低功率广域网M2M通讯来达成,服务提供厂商会根据其重要性,确定个别数据处理的优先级,以协调整个城市的物联网数据使用方式;如果将大量数据储存在区块链中,即可减轻集中式服务器负担。此外,基于区块链的支付解决方案也可以快速,轻松地通过区块链处理所需的微交易。


5G手机的横空出世让大众一阵狂喜,人类终于要进入5G时代。5G的商用不仅意味着上网更快,还有那些只在科幻里才存在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也极有可能实现,以及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智能+”也不再遥远。从工业领域来看,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50%的物联网数据将在边缘处理。而边缘设备只能处理局部数据,无法形成全局认知,因此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借助云计算平台来实现信息的融合,可以说,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正逐渐成为支撑物联网的两大支柱。



工业互联网分成“工业”和“联网”两部分,有人认为国内总体工业水平偏低,产业升级需求更迫切,有人认为对于工业物联网来说,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一定要比消费物联网更高。那么,对于中国的工业领域来说,是升级换代压力更迫切?还是信息安全压力更为迫切?


互联网技术背后隐含的是互联,数据的收集以及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就是智能和自主。针对工业物联网,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欧洲提出了工业4.0,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都表述了更高层次的工业升级改造应该达到的水平。反观国内的实际生产状况,现在很多工厂还处于工业1.0、2.0、3.0阶段,很少看到真正的4.0企业。1.0阶段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收集数据,问题在于,要么设备比较老,没有接口提供设备状态;要么有数据接口,但生产厂商没有购买相应的服务,如果用户想让机器生产厂商提供数据,需要额外付费,或者产线上的设备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商,它们之间没有互联互通,或者机器设备和MES系统(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整个工厂的管理系统也来自不同的厂商,它们之间也没有实现互通,总之不同的厂商面临不同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开放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来推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更快落地。



另外,关于安全,如果离开安全,解决方案就像建在沙滩上的建筑,不牢靠。张宇介绍英特尔的思路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应该推动开放的安全标准,基于开放标准所做的策略、解决方案、产品才能被更多的用户认可和使用。


20年前,工业和物联网完全不相干,工业体系的设备商非常专注于工业本身,互联网公司也不关心工业,两者有明显界线。如今,两者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国内的互联网大厂都在看工业互联网,而且在组建自己的工业节点。传统的工业设备商,都在看怎么样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工业体系来。再过十年,这一融合的趋势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随着5G的部署,带宽会越来越宽,传输延时越来越低,而且 5G可以做通信信道隔离,使得不同应用之间降低干扰。但是张宇认为,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光有5G还不够,因为5G承载了TCPIP协议,实际上它的服务质量不能完全保证,它是把一个包从A点放到B点,在中间可能经过若干个节点的转发,每一个节点转发过程中都会产生延时,这个延时怎么控制目前的协议还没有完全解决。工业领域对延时的要求更加苛刻,如果把5G技术用于工业领域必须有新技术辅助。TSN(时间敏感网络)就是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英特尔看到5G、无线Wi-Fi,工业Wi-Fi等及时在工业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在业界与国际标准组织合作,来推动最新通信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落地。



在工业物联网引用中,英特尔以场景驱动切入。张宇解释,第一,场景保证了和终端客户的契合度;第二,从场景出发,很多技术点(比如:机器视觉、AI、边缘计算、工业物联网平台)都有一个落地点,用户知道最终要解决什么问题。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可以一起讨论如何做产线的设备管理、性能监控、良率提升、质量过程控制等。概念清晰以后,算法、计算平台、硬件体系也就更容易做出来。有了边云协同架构,也很容易的和工业物联网平台供应商展开很有效对话,大家以场景作为共同关注点构建整体方案,在构建和落地过程中,大家对自己的工作范围也非常明确,自然在价值分享上也会比较清晰,最终可以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