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的方式破解城市停车难题

发布时间:2019-08-28 11:3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拥挤、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不断涌现。建设智慧城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建设智慧交通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智慧停车是实现智慧交通的关键,打造智慧交通,离不开智慧停车项目的建设。

市区静态停车难与动态出行难问题突出


据许昌市交管部门统计,2013年至2017年许昌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复合增长率为19.22%,远高于全国同期10.48%的增长率。当前,许昌市区机动车保有量逾25万辆(其中老城区约6万辆),可市区仅有公共停车位34535个(含路内车位),停车难现象十分突出。

停车难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静态过夜停车困难。除近年新建居民小区外,许昌市多数居民小区没有地下停车场,而地上停车位供给非常有限,私家车占据小区内的消防通道、绿化带或小区外的道路,导致小区内外交通环境恶化。二是动态出行停车困难。尤其是商场、学校、医院等人、车集中区域,停车设施供给不足,机动车挤占非机动车道等公共资源,影响通行,制约了城市品质的提升。

对城市智慧停车项目的考察和思考


近几年,智慧停车产业蓬勃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许昌市智慧停车市场规模为14.5亿元,到2016年增至62亿元,截至2018年突破100亿元,未来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2018年5月,许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赴南京、扬州、重庆、西安、郑州等地考察城市智慧停车项目。通过考察,结合许昌市中心城区停车场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实际,笔者对许昌市正在实施的“四改一增”工程与智慧停车项目如何有机结合等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停车产业化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根本途径。2015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意见》指出,要统筹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以停车产业化为导向,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收费价格、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和政策创新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已经实施或正在推进以智慧停车项目为标志的停车产业化进程,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难问题,而且大幅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了城市品质。

智慧停车是当前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成熟方案。智慧停车具有很多优势。一是快速通行,避免了过去停车场靠人管、收费不透明、进出耗时长等问题。二是提供特殊停车位,比如宽大车型停车位、新手司机停车位、充电桩停车位等,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升级服务。三是同样的空间能停入更多的车辆。例如,共享停车能分时段解决车辆停放问题。

挖潜扩容与联网联营相结合解决许昌市停车难问题。为了逐步缓解停车难、出行难、出行慢、道路拥堵等问题,许昌市自2018年起实施“四改一增”工程。结合外出考察学习情况,笔者认为在老城区增加停车位,进行“挖潜扩容”的同时,适时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建设,逐步将所有停车资源实现联网联营,进而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将有效解决许昌市中心城区尤其是老城区的停车难问题。

对推进城市智慧停车项目的建议


实施增加停车位工程,是切实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两年来,许昌市把增加停车位工作连续纳入十件民生实事,结合智慧停车项目的考察和思考,笔者就许昌市推进城市智慧停车项目提出几点建议。

推进停车产业化。推进停车产业化,既有政策支撑,又有部分城市先行先试的实践支撑。同时,智慧停车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社会资本的涌入,为实现停车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撑。

明确运作模式。在不增加政府隐性债务和不增设机构的前提下,可以尝试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开展智慧停车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营。市政府或其授权部门,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就市区智慧停车特许经营权项目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采购,由中标的社会资本方成立智慧停车公司,在特许期内承担市区智慧停车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并向市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支付一定比例的特许经营费用。特许期满后,市区智慧停车项目所有产权无偿移交给市政府或其授权部门。

分期推进实施。整合政府投资建设的路边、路外停车场资源,推动“互联网+停车”和车位共享新业态发展。先建设市区统一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开发诱导系统和手机客户端APP,对市区停车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同时,选择市区停车难问题较为突出的6个区域进行智慧化停车收费管理试点改造,通过分期实施智慧停车项目,查缺补漏,积累经验,完善提升。

部门协作联动。明确政府各部门分工和职责,部门之间强化联动,齐抓共管。一方面,要大力规范停车秩序,严格停车管理,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停车习惯,树立停车缴费的消费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大停车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市场主体的从业行为,培育良性、可持续的市场运营环境。还要充分运用价格杠杆,把车辆从老城区引向新城区、从路内引向路外、从地上引向地下,使城市停车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效用。逐步减少路内免费停车泊位,还路于行,进而实现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