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智能门锁的数据存贮在哪儿?谁能查看与获取?要有标准规范!

发布时间:2020-08-07 09:42

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公租房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公租房建设管理,切实保证公租房建设质量安全。积极实施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提升公租房运营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目前各省市地方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及措施,智能门锁作为重要的智能化设备被广泛应用到公租房的用户管理中,例如在北京公租房管理中,对于在同一单元内不能独立管理的房源,会采用指纹锁设备进行管理。而与公租房相类似的长租公寓,智能门锁同样成为了标配。


16f5c009af8a8cc2_600_0.png


在公租房和长租公寓市场,智能门锁的优势显而易见:对于公寓管理方而言,减少了因为换租引发的安全隐患,对于公租房管理者来说,进一步减少了用户转租转借的行为;对于使用者来说,智能门锁更加便捷、高效。但是近些年,智能门锁各类安全问题引发了行业与社会的关注。


其中信息安全问题,尤其引起公众与媒体的热烈讨论。


在信息化社会,为了享受智能化的便捷生活,为了符合政府相关政策要求,又或者是按照公司、物业的相关管理规定,用户选择让渡部分个人隐私,例如指纹信息、人脸信息等隐私数据。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门锁,指纹开锁成为了基本配置,人脸识别功能被厂家和用户青睐有加。但是指纹数据、人脸数据与门锁密码不同,密码泄露可以及时更换,指纹数据与人脸数据具有唯一性,一旦泄露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尤其是在目前某些APP中,人脸数据与个人的身份信息、网上支付绑定,人脸信息的泄露会出现被滥用的可能。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党委副书记王磊在接受北京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在人脸识别后台的数据库里,已经采集租户及同住人面部信息10万余条。


我们不禁要问,数据存贮在哪?谁可以查看与获取?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而这些需要标准进行规范,目前智能门锁的相关行业标准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智能门锁通用技术要求》(JG/T 394-2012)、公安部发布的《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GA/T701-2007)、《电子防盗锁》(GA374-2019)等;针对智能门锁的信息安全,此前全国智标委组织行业编制的团体标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智能门锁安全》(T/ZSPH 01—2019)对智能门锁中信息传输与存储、安全模块应用等方面做了相关规定,《智能门锁自动控制模块技术要求》等标准也正在编制中。


但是纵观国内智能门锁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内容与数量,可以发现相对于传统锁具,目前智能门锁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在涉及智能门锁信息安全方面的相关标准更是寥寥无几。针对目前智能门锁行业存在问题,8月5日,全国智标委秘书长张永刚、全国智标委智能门锁工作组组长单位上海复旦微电子及小米、亿速码、云丁、果加等相关成员单位等来到小米,交流智能门锁的技术及标准发展,共同探讨智能门锁的信息安全与互联互通。


d99c54652093dbc64db9044d5cffd75.jpg


智能门锁标准工作组走进——小米






“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问题。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智能门锁已逐渐走入千家万户。据物联网大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智能门锁品牌已超过3500个,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尽管各厂商均称拥有指纹识别、芯片加密、云端防护等多项安全措施,但安全性仍是现阶段对智能门锁企业最大的考验。


对于公租房、长租公寓等B端用户而言,智能门锁需要数据、系统、平台进行支撑,其数据安全如何保障?而对于普通家庭的C端用户来说,智能门锁相对私密,对于联网功能要求相对较低,其个人隐私、家庭数据又应该如何保护?这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用户的共同合作,让信息安全得到重视,让幸福感、安全感通过智能门锁带给每个人。


全国智标委一直致力于整合行业资源、引导先锋企业,将头部科技企业的安全能力转化为可落地的安全规范与操作标准,并依托互通互联的物联网产品对外输出,建立智能门锁安全规范,守卫物联网生态安全!